是『極簡』還是『憂鬱』?

當對於熱情的事情,失去了熱情;對過去好奇的東西,失去了好奇有時連自己都不確定怎麼了?這時候,奉勸大家,一定要好好審視自己。因為你可能有以下狀態:

1.可能憂鬱了 2.可能進入極簡的狀態。

 

極簡中(minimalism)常強調『斷、捨、離』,把一切不必要的牽絆,勇敢地切割與放下,是因為知道自己已經擁有而滿足,在精神行為上,與 "封閉自己"的憂鬱傾向,很常處在一線之隔。

在切割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情的時候,我曾經疑惑,會不會自己所執行的這些生活理念,只不過是精神上的憂鬱症?

釐清這樣的狀態,我用了一套參考原則,包括自己過去學醫過程中,對憂鬱症的評量,來不定時提醒自己:

 

『憂鬱』

如果切割一切與環境的互動,是源自對事情失去期待,把自己封鎖在一個空間,好讓自己感受到安全。對前面一切的狀態,都認為不會有好的結局。甚至不經意地會有『了結生命』的想法,這並不是極簡生活的心理狀態。這可能是生病了。

及時就醫,除了可以幫助自己,更可以跳脫出『情緒陷阱』,從來沒有任何一種生物,會希望自己落入滿是荊棘的陷阱裡,人也是,千萬不要容許自己還『樂在其中』,主體感覺的變化,會讓你深刻感受到心理越來越沒有溫度,而當自己已無法控制這樣的狀態時,是很危險的。一點都不好玩,千萬別浪費寶貴的時間成為這樣的人。人生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讓我們好好體會與品嘗。

 

『極簡』

極簡生活所處的心理狀態是:對於眼前所見的,發自內心看到事情另一種層面,知道也許事情的結果不一定如自己所期望一樣,仍然嘗試感受那樣的結局的不同氛圍,選擇為自己設立一個安全的界線,在人際互動上,不過度牽絆,但卻隨時可以敞開讓別人進入自己的生命。

極簡的人不會容許自己的生命在不該有的時間點上結束。在整理人生道路時,不因環境的表象,定位自己是孤單,或成功,或失敗,更不會定義自己永遠是"弱勢"而別人永遠是邪惡;反之,享受獨處時的寧靜,卻同時感受與人互動時的溫暖。極簡的人,給自己喘息的空間,但不與周遭環境形成高牆。隨時成為心理有溫度的人,成為可以主導自己對於不喜歡的「人與事」的想法,而不是豁出去的方式進入非理性的『憤怒』,進而成為『互動絕緣體』。

極簡的人,不是厭世的人。

 

或許以上的狀態,有時候會重疊與模糊,這就是身為『人』最有趣的地方。在自己有時候不小心落入看似『極簡』,其實是『憂鬱』的情況時,我最常做的,就是命令自己:不要『享受』憂鬱,不要容許它吞噬我的人生!

體會獨處時,心裡空間是乾淨的。體會互動時,心理的空間是有暖流的。

進入秋天的季節,人的心有時會像楓葉掉落般的感傷,但也有時會像午後的陽光,溫暖而不躁熱。

你呢?你還好嗎?

Written by

Dr.GORDON

CEO of OBH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