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教育培養中,難免不經意灌輸了單一向的思考和邏輯,只要不是好的,就是壞的,非黑即白。例如:生病了,一定是壓力大、一定是太累;失敗了,一定是不夠努力。不會藝術,一定是理工科出身...

  但是,這樣的理論很快的就被現實的案例推翻。

  如果壓力大或太累一定容易生病,那全世界最常生病的一定是總統,因為他們的一項決定都會影響上百萬甚至千萬人民的幸福和去向;不然就是大企業的老闆們,因為他要養的員工家庭不計其數;但,事實上,他們不一定是最容易生病的。

於是,容許我修正對生病的兩個觀點:一、生病的時候不一定〝不是福〞。二、累與壓力不足構成生病的理由。是失衡的生活細節讓自己的身體抗議了。

 

  最近連續兩天懷疑得了間質性膀胱炎的我,睡眠品質大大受影響。半夜每隔幾小時就跑廁所,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,瞬間變得好真實。複習相關的病症和解決方案,除了生理因素,長期的焦慮與失衡,似乎也是導因之一。沒錯,長期的創業壓力,身為管理者的壓力,這種沒有中場休息的精神耗損,只有主管及創業者可以稍微有共鳴。

  當大家打卡下班的時候,我們繼續想的,是明天如何讓大家繼續能為公司創造更好的成績,如何能突破自己設限的小格局,如何能讓員工薪水如期領到。這是天職,也是一種當上了主管後"換了個腦袋"必然的動作。沒有好或壞,只是心境的轉換,因為我們要考慮的,已經超過單一思考的既定模式了。然而,這樣的使命,讓我們忘了一件事情:〝平衡〞,也就是OBHL最熱愛的一個字眼:〝LAGOM〞,白話的說,就是〝中庸之道〞。

 

  天亮了, 終於尿出來了,那時候,心理只有一個很深刻的決志:我必須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特質,特別是容易焦慮的特質。

 

  我們可以有工作和創業的壓力,我們可以有對同事職涯成長的求好心切;但是,我們不能焦慮。焦慮使我們亂了腳步,更使我們忘了甚麼叫著〝剛好最好〞的核心價值。

 

  因為這樣的身體小抗議,我幾乎除了平日的看診和傾聽主管報告以外,更多需要消耗體力和精力的事情,都無法一一進行。更別說,一天要跑廁所數十次的困擾和無助感。但,也因為這樣,我把跑廁所的時間同時用來安靜自己,開始閱讀,開始從書的觸感中(而不再只是手機平板的電磁波)去感受文筆的原始意境,和其中最貼近作者當下的氛圍。

  其中我閱讀到了張曼娟的一篇短文《我的妙鳴人生》,裡面提到〝一見〞(作者的貓)與作者父母之間的互動畫面,從一見身上,她看到了:〝貓咪愛好自由,不喜歡被束縛,強制是無效的,只能讓牠心甘情願的靠近。於是我們學會了,必須等待,讓彼此自由,愛才能生生不息。〞

  有一次,作者不小心被貓咪絆倒,砸破了頭,無力起身,那時候,他沒有一句怨言,卻靜靜地躺在地板,將過往人生許多畫面再播放一次,直到闔上眼睛,然後,作者輕輕的呢喃〝啊,那不是好幸福?〞

 

  人生走到這樣的意境,其實不是甚麼修行的結果,而是一種對生活平衡的體悟。更是一種跳脫了社會原先設定的單一思考價值觀所帶來的不同結果。你可以用你的歲月累積這樣的智慧;但,你更可以在年輕的歲月裡,提前裝備自己成為懂得真正體悟生命的人。

 

  38歲生日後的我,決定做了一些改變,剛好這幾天的身體微恙,我的腳步放慢了許多,在沒有辦法過度衝力的當下,我藉機好好地與我那忽略已久的身體對話。原來,這樣的生病,更是讓自己重新變好的必然途徑。

  祝福大家,也祝福自己,2018 ,學習Lagom(不多不少的瑞典哲學)。

 

(照片攝於->約旦阿曼:尼泊山)

 

Written by Dr.Gordon

CEO of OBHL biotechnology company.